日期:2025-07-06 11:12:27
"从《太阳岛上》到社区卖唱:改美国籍的郑绪岚,如今怎样了?
2023年5月,北京某社区文化中心的舞台上,65岁的郑绪岚穿着大红色毛衣,正在演唱38年前让她红遍大江南北的《太阳岛上》。台下坐着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人跟着轻轻哼唱,有人举着智能手机录像。唱到高潮处,一位老太太突然站起来喊:"小郑啊,我闺女出生时就听你这歌!"郑绪岚愣了一下,笑着回应:"大姐,您闺女现在得四十多了吧?"
老天爷赏饭吃的"京味百灵鸟"
1978年的东方歌舞团排练厅,19岁的郑绪岚一开口就让所有人安静了。团长王昆后来回忆:"那嗓子跟北京秋天的天空似的,又高又透亮。"当时团里派她去日本学习,回来时她带了一箱子谱子,逢人就说:"人家的和声编排,跟咱京戏的锣鼓点儿一样讲究!"
1980年,作曲家王立平拿着《太阳岛上》的歌谱找到她:"丫头,录首歌,报酬够买两双袜子。"谁也没想到,这首歌后来卖出了上百万盒磁带。北京百货大楼的音像柜台被挤爆,胡同里跳皮筋的小姑娘都在唱"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最夸张的是,连动物园养鸟的大爷都训练鹦鹉学会了这句歌词。
展开剩余84%春晚一夜封神
1983年央视春晚后台,23岁的郑绪岚紧张得直搓手。导演安慰她:"就当在胡同里给街坊唱。"结果她一开嗓,甜美的声线像北冰洋汽水般清爽,连续三首歌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扎马尾的北京姑娘。第二年,《少林寺》剧组找她唱插曲《牧羊曲》,她心里打鼓:"武打片配情歌能行吗?"结果电影上映后,连少林寺的武僧晨练时都哼这首歌。
为爱远走美国的"傻姑娘"
1987年的深秋,北京工人体育馆的后台灯光昏暗。郑绪岚刚结束《牧羊曲》的演唱,卸妆油才抹了一半,化妆间的门就被轻轻叩响。推门而入的是个金发碧眼的高个子老外,手里捧着一大束红玫瑰,花瓣上还沾着水珠。这个叫爱德华的美国工程师,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郑小姐,你的歌声比纽约自由女神像的火炬还明亮。"说完,他竟然抱着吉他弹唱起了《太阳岛上》,虽然把"明媚的夏日"唱成了"美味的虾日",但认真的样子让郑绪岚噗嗤笑出了声。
这段跨国恋情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团领导很快找她谈话,把一份红头文件推到她面前:"小郑啊,要么分手,要么辞职。"文件上白纸黑字写着《关于严禁演职人员与外国人恋爱的规定》。郑绪岚回家盯着墙上的演出海报发了三天呆,最后把工作证往餐桌上一拍:"我要跟他去美国!"她妈急得直拍大腿:"傻闺女,你连英语都不会说,去那儿喝西北风啊?"
初到纽约的日子比想象的更难。爱德华住在曼哈顿的高层公寓,开放式厨房里那些闪闪发亮的厨具看得郑绪岚发懵。第一次用烤箱,她把牛排烤成了黑炭,烟雾报警器响得整栋楼都听得见。想煮碗炸酱面安慰自己,却在超市错把意大利面当成了手擀面。最让她难受的是有次在法拉盛的华人超市,突然听见《太阳岛上》的旋律从广播里飘出来,她躲在酱油货架后面,眼泪把精心描画的眼线晕成了熊猫眼。
邻居张阿姨是上海来的老移民,经常看见郑绪岚举着汉堡跟家里视频:"妈,看我做的肉夹馍!"其实那不过是两片面包夹着煎糊的牛肉饼。有回张阿姨实在看不下去,端着一碗自己熬的炸酱敲开她家门:"小郑啊,阿姨教你,这酱得用六必居的干黄酱..."那天晚上,郑绪岚就着这碗炸酱吃了三碗面,边吃边掉眼泪,把爱德华吓得手忙脚乱找纸巾。
最让郑绪岚不适应的是文化差异。有次爱德华带她去参加公司派对,她穿着最宝贝的旗袍去了,结果发现全场就她一个人盛装出席。同事们的闲聊她一句都听不懂,只能站在角落假笑,感觉自己像只误入鸡群的孔雀。回家路上,爱德华还兴奋地说:"亲爱的,你今晚真漂亮!"她却突然想起在东方歌舞团时,演出完和同事们蹲在后台分食一盒炸酱面的场景。
回国后的"冷饭"生涯
1995年的深秋,35岁的郑绪岚牵着6岁儿子的手,站在首都体育馆的后台。她特意翻出1985年最后一次国内演出时穿的那条红裙子,腰身已经改大了两寸。当《太阳岛上》的熟悉旋律响起,她像十年前一样扬起笑容走向舞台中央,却突然听见台下传来一声刺耳的喊叫:"阿姨,能来首《心太软》吗?"
郑绪岚的脚步明显顿了一下。她微微侧头,用余光扫向乐队方向,嘴唇轻颤着问钢琴师:"老刘,《心太软》是什么歌?"老刘摇摇头,手指没停地继续弹着伴奏。演出结束后,主办方负责人直接找上门:"郑老师,现在市场不一样了,小姑娘们都迷小虎队、任贤齐,您这歌..."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过气了。
最落魄的时候,东方歌舞团的老团长王昆打来电话:"丫头,回来吧。"推开排练厅那扇熟悉的木门,郑绪岚发现当年给她伴奏的刘老师已经成了艺术总监。刘总监看着她眼角新添的皱纹,递过一杯胖大海泡的茶:"小郑啊,你这嗓子得重新练了,跟老唱片似的,得用针头蹭蹭才能出好声儿。"
重新排练的第一天就让所有人揪心。唱到《牧羊曲》的"莫道女儿娇"那句高音时,郑绪岚的嗓子突然劈了叉,像老式录音机突然卡带。声乐老师皱着眉头说:"声带闭合不全,得从最基础的'咪咪嘛嘛'重新练起。"于是每天清晨,歌舞团的院子里都能听见她"咿——啊——"的练声,像极了胡同里吊嗓子的京剧票友。
为了适应新时代,团里安排她给年轻歌手当指导。有次排练厅里,某个选秀出身的女孩直接说:"郑老师,您教的这些发声方法太老土了,现在都流行电音。"郑绪岚愣在原地,手里攥着的谱子被捏出了褶皱。那天晚上,她在值班室找到一盒自己当年的演出磁带,放进老式录音机里,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
转机出现在1997年的社区慰问演出。当她唱完《太阳岛上》,台下坐着轮椅的老大爷突然颤巍巍站起来鼓掌:"闺女,我老伴走的时候,就爱听这歌..."演出结束后,居委会主任拉着她的手说:"郑老师,以后每月15号咱们社区联欢,您能常来吗?"虽然每场演出费只有800块,还不到当年的零头,但郑绪岚每次都认真对待,就像第一次登上春晚时那样。
社区舞台上的"活化石"
如今的郑绪岚主要活跃在两类舞台上:社区文艺汇演和企业年会。出场费从巅峰时期的单场5万元直降到现在的5000元,有时遇到经费紧张的社区活动,她连3000元的友情价也接。经纪人老李常劝她:"郑老师,您这身价掉得也太狠了。"她却总是笑笑:"能给老歌迷唱,钱多钱少都行。"
在养老院的演出总是最暖心的。去年重阳节,她穿着朴素的蓝色连衣裙,站在阳光老年公寓的活动室里唱《太阳岛上》。台下坐着二十多位老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大爷突然拍着轮椅扶手跟着唱起来,接着整个活动室的老人都加入了合唱。唱完后,养老院院长偷偷塞给她一个红包:"郑老师,这是我私人加的2000块,我结婚时放的可是您的磁带,听坏三盘呢!"
企业年会的舞台就复杂多了。2022年底某房地产公司的年会上,主办方临时安排她和一位百万粉丝的网红合唱《太阳岛上》。彩排时,染着蓝发的网红小姑娘眨着眼睛问她:"郑老师,第二段我能加段rap吗?您接副歌就行。"郑绪岚茫然地摇头:"姑娘,什么是rap?我连抖音都不会刷。"整场演出她都在努力配合年轻人的节奏,结束时后背都汗湿了。
回到后台,她听见网红正跟经纪人嘀咕:"这老太太谁啊?唱得倒是挺专业的。"经纪人不耐烦地回答:"八十年代的红歌星,现在也就靠情怀吃饭了。"郑绪岚默默走过,脸上依然挂着得体的微笑,只是攥着水杯的手指节都发白了。
最让她感慨的是去年在胡同里的社区演出。那天下着小雨,她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雨水顺着遮阳棚的边缘滴落。台下坐着的大多是带着孙辈的老人,孩子们在雨中跑来跑去,根本没人认真听歌。但当她唱到《牧羊曲》时,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突然撑着伞走到台前,跟着旋律轻轻摇摆。演出结束后,大妈拉着她的手说:"闺女,我老伴走前最后一天,病房里放的就是这首歌。"
现在郑绪岚的包里总装着两样东西:润喉糖和老花镜。每次演出前,她都要仔细检查歌谱上的标记——那些提醒她哪里需要降调、哪里需要换气的铅笔符号。有次在后台,她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时,突然发现眼角又多了几道皱纹。她轻轻叹了口气,然后挺直腰板走向舞台,就像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登上春晚时那样。
今年春天,某音乐平台想找她录制经典老歌的数字版。录音棚里,年轻的调音师一直让她"再活泼一点""再年轻一点"。录到第七遍时,郑绪岚突然停下来说:"小伙子,我今年65岁了,这就是65岁该有的声音。"说完,她用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录完了整首歌。走出录音棚时,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她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
发布于:山东省大牛证券-股票杠杆哪个平台最好用-香港股票配资公司-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