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27 15:02:58
钢铁产业在很多人眼里是污染大户耗能大户,而且新闻上还还总传出各大钢厂亏损的消息,钢铁好像是工业的负担一样。
可为啥咱们国家不仅没把钢铁产业给下架,反而一波波的投入资金升级改造呢?连美国都在不停的将制造业向外转移,我国为啥非得抱着这些重工业不放,死守一个又亏损又污染的行业呢?
钢铁行业的亏与污
从整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确实没那么景气,至少钢铁行业确实是亏损大户,2024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71%,如此低的利润比,很多企业根本就保不了本,用亏损深渊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仅去年一年就有浪费企业亏了数亿数十亿,38家上市的钢铁公司去年一年加起来亏了162亿,一半以上的公司都在亏损,很多不明觉厉的网友都把钢铁行业称之为夕阳产业。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各大钢铁厂都在亏损,却还在一直不停的生产呢?钢铁行业跟其他行业还真的不一样,生产根本就不是说停就能停的,设备的运营成本非常高,炉子一旦熄火再启动代价更高。
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讲,钢铁生产和公司利润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至少国家有更深远的考量。
除了年年亏损之外,钢铁行业的污染也是个大问题,根据统计钢铁行业贡献了全国大约15%的碳排放,三项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众多行业中稳居前列,是妥妥的污染大户。
就算安阳钢铁和首钢这些号称在环保上下了功夫的大型企业也都是被曝光涉及环保问题,甚至多次接到了高达百万的环保罚单。
这就让很多人搞不懂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亏损是一个大问题,年年亏损更不是经营的长久之计,从国家层面来说,整个国家不再像低碳环保转移,就连火力发电这种能源最基本需求都开始进行缩减和能源结构改革,为什么国家明知道钢铁厂亏损有污染,却依然在大力发展国家的钢铁行业呢?
这其中除了国家更深层次的考虑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因素在里面。
从落后到领先的钢铁产业
钢铁行业是亏损、污染交织的局面,但现在我国钢铁产业去完成了几十年前我们定下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产量不值一提,1949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就这点产量还不够现在某些小型钢厂一个星期的产量。当时钢铁在全国都是稀罕物,要是老百姓家里有几样钢铁做的家伙什儿,那绝对是土豪级的存在。
对国家来说,钢铁行业是国之重器,只有有了钢铁才能发展重工业,国家才能顺利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所以那时的国家才卯足了劲发展钢铁,想着一天能追上发达国家。
中央也定下了超英赶美的宏伟蓝图,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1952年到1978年我国钢铁生产年均增速高达12.9%,直接把我国送上了全球钢铁生产国的前几名。
之后宝钢、鞍钢这些大型钢铁企业投产,标志着我国现代钢铁产业正式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过在我看来国内钢铁变化真正加速的转折点是在1996年,这一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破亿吨,直接当上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带头大哥,从那天开始这个位置我们做了20多年。
到今天我国钢铁产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54%以上,超过了美日印和俄罗斯四国的总和,正是因为我国超强的钢铁生产能力,还让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业大国,也让全球各地工地用的钢铁都流淌着中国制造的血液。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我国之所以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上百年都不能完成的发展奇迹,钢铁工业功不可没。
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就是钢铁和水泥,之前我们国家底子弱,更谈不上什么基础设施,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充足的钢产量,这些年才能大力建造城市里的高铁、地铁,才能在田野上部署公路和桥梁。
我国的基建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跟充足的钢产量密不可分,在满足了国内需求之后,我国钢铁在海外市场上的出口量也在快速扩张。
可惜的是国际风云变幻多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看不得我们的良好发展,想通过贸易摩擦来打压我国的出口,我国钢铁首当其冲成了被打压的对象,国内钢铁的出口节奏立刻受了影响。
现在才有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所以说中国钢铁行业的亏损并不能将锅推到钢铁企业头上,其中的政治因素占了大头。
不过不管西方如何打压,我们的钢铁技术已经制霸全球,更早年我们没什么技术,几乎所有钢铁技术都依赖国外,钢铁产业的脖子死死的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但如今咱已经突破了这种限制,拥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氢冶金和第七代电弧炉这种高科技装备早就成了国内钢铁企业的标配。
现在很多传统钢铁公司已经具备了90天内民转军的生产能力,而且我国已经突破了所有高端钢材和特种钢材的技术,可以直接为战斗机、航母大国重器所用。
钢铁行业背后不能说的秘密
钢铁行业牵动着国家经济命脉的方方面面,大到修高铁、建大桥,小到家里的冰箱汽车,几乎每个行业、每样东西的生产都离不开钢铁。
建筑行业一年就要吃掉全国一半以上的钢材,机械制造、汽车、家电这些行业也全靠钢铁撑着,如果把视角抬高,就会很轻易的发现,钢铁产业根本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连接着矿产、运输、装备制造等一系列链条。
毫不夸张的说,钢铁是工业的基石,没了钢铁很多行业都要瘫痪,我国又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国家,好不容易摆脱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限制,国家又怎么可能将钢铁这个重中之重的控制权重新交给西方人手里呢?
除了民用之外,钢铁的生产和制造还关乎国家安全,打仗除了靠士兵的战斗意志之外,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
坦克、军舰、战斗机,这些现代战争的利器哪一样都离不开高品质的钢铁,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很多民营钢铁企业平时看着不显山露水,但如果真的战争来临,三个月之内就能从生产民用钢管转为生产符合军工标准的火炮炮管,前段时间在中东闹得沸沸扬扬的莱阳钢铁厂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
而且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如果真的打起全面战争,我们国家的钢铁还有电磁加速冶炼技术,能将原本72小时的炼钢时间缩短到8小时,在战时可以吧钢铁产能瞬间提升好几倍,真正为国家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持。
只不过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钢铁行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传统钢铁生产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生产一吨钢差不多得排放1.8吨二氧化碳,这样的行业确实有点不符合我国低碳减排的目标。
不过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最近几年河钢集团已经开始带头搞环保改造,为了完成环保目标,直接砸几百亿元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环保技术,将干熄焦、高炉煤气回收和余热发电这些循环利用技术全部给安排上了。
改造完的钢厂大大降低了排放标准,甚至比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都低,而且氢冶金技术也被研发了出来,直接将传统冶炼过程中的焦炭用氢气代替,大大降低了碳排放,成了新时代的绿色炼钢。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重要作用之外,钢铁产业还有个隐形技能,虽然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先进了,但钢铁行业依然算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只要拥有钢铁企业,就可以很好地带动地方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现在国内的钢铁企业是很多城市就业的重要渠道,还带动了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如果我们要一刀切全面关停这些工厂,数百万工人的生计立马会成为问题,一些城市的经济直接就得垮塌,所以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只看亏不亏损,肯定也要着重考虑社会的稳定性。
至于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的走向,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未来中国的钢铁绝不可能只追求产量大,而是要转向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2025年,火锅高端钢材的自给率要达到90%以上,高附加值的钢材领域也要逐步国产化,我国目标很明确,就是让钢铁行业从过去的粗放模式走向精而强的未来,这不光是升级钢铁产业的需要,更是为了确保未来的国家竞争力依然处在优势阶段。
大牛证券-股票杠杆哪个平台最好用-香港股票配资公司-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